马奈锅庄舞发源于阿坝州金川县马奈镇。在嘉绒锅庄中,马奈锅庄舞别具一格,自成体系,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,是中国圆圈舞的活化石,号称“天下第一锅庄”。它起源于象雄部落,曾是古东女国时期取悦女王的宫廷舞蹈,其礼仪性强,是政教合一时期苯波教与女权影响的产物。“马奈锅庄”以独特的表演形式、讲究的服饰搭配、内容多变的唱词和集宗教文化和东女国女权文化于一体的独特魅力。
2008年被国务院纳入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马奈镇也因此得名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”。
马奈锅庄分为达尔嘎底(大锅庄)、达尔嘎则(小锅庄)。
达尔嘎底产生于隋唐时代,是在一定场合,由领头人带队,表演带有敬仰崇拜的歌舞形式。整个舞蹈场面宏大,气势壮阔,开始前,要举行隆重的匝酒开坛仪式,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,祭送万物万灵。其唱词优美,形象的比喻里蕴涵着深沉的哲理,曲调婉转优美,舞步缓慢,舞姿端庄稳健,情绪含蓄虔诚,具有浓郁的藏族礼仪舞蹈风格。
达尔嘎则属民间自发性娱乐活动,不拘时间、地点,男前女后围圈而舞。马奈人民有喜事时跳舞,丰收时跳舞,高兴时跳舞,只要有一家人、或几家人先跳,便会引来几十乃至全寨子的男女老少都来一起跳,通宵达旦,尽兴而归。歌词以劳动、生活、爱情及家乡风光等题材为主,许多时候现编现唱,动作粗狂,节奏较快,深为青年男女喜爱。
马奈锅庄开始前,人数相同的男女两队相对而立,围成一个大的圆圈,由德高望重的长者走向圆中的咂酒坛举行开坛仪式;然后是授帕仪式——女方领舞者手捧白帕,男女两方在经过下蹲、旋转、行礼等一系列动作后将手中的白帕交于男方领舞者,象征权力的交接,即将领舞权力授予男子,男子则双手虔诚地接捧过白帕,这体现了母系社会中“男卑女尊”的特点。
马奈锅庄开始由男子先唱一曲,再由女子附和接唱,男子则随音乐手牵手缓慢绕圈移动,领舞的男子把帕子举过头顶,顺时针或逆时针甩动,作为舞队变换方向和队形的一种指示。锅庄的歌曲曲调悠长,男生浑雄洪亮,女声清透婉转。与其他锅庄相比,马奈锅庄较为特别的是:锅庄的圆圈时大时小,时而男女各队围成一圈,时而交错迂回,呈“龙回头”的形状。但队伍变而不乱并且在快速变化中,男子和女子不能牵手并保持一定的距离,这体现了男子对女子的尊重,也是女权礼仪文化的保留。无论是曲调的千回百转,还是舞蹈队形的错落有致,更有明艳服饰的衬托,都表现出马奈女子既温婉又能独当一面的气质。